2015年5月17日,至善学院“哲学家解读世界人生”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图书馆819举行,本期讲座的主体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用主义案例分析”,主讲嘉宾为南京大学哲学教授陈亚军先生。
讲座伊始,陈教授即向在场观众抛出一个问题,即何为真理。场下议论纷纷,却无一人给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面对大家模棱两可的回答,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几种真理观。
首先是近代真理观——符合论,即当且仅当与事实相符合时才为真理,而事实则是客观的外部世界。这个看似正确的结论却受到了怀疑论者的挑战,因为我们并不能确定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正如《惊人的假说》里曾提及的,你看见的东西并非真正存在,知识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正如电影《黑客帝国》里所描绘的那样,我们可能完全是“缸中之脑”,我们所感受到真真实实的一切无非是由神经元震动而产生的幻想,而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假设的存在,那么我们也就无法确定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若坚持“符合论”,则易陷于“唯我论”,而真理之存在即无法证明。
接着,陈教授又向大家介绍了语言与世界之关系,将陷于“符合论”与“唯我论”困境的朋友们释放出来。语言是描述事物的工具,而语言表述方式、逻辑的差异,也将导致受领者认知的差异。同一件事物,身处文明社会的叙述者与原始社会的表达者进行描绘时的表达方式不同,不同社会的受领者理解也不同。所以,语言架构事实,事实离不开语言,事实并不是能够自证的独立之物。只有接受语言,我们才能通过其来认识世界。
讲座的最后,陈教授通过“雪是白的”以及“‘雪是白的’是真理”的比较告诉大家哲学与生活之差异,哲学有其美好与奥妙之处,但切不可将其死板而执拗地运用于日常生活。
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