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哲学家解读世界人生”系列讲座在图书馆819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分析的时代——现代西方哲学概述。南京大学哲学教授陈亚军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现代哲学两大流派之一——英美分析哲学的饕餮盛宴。
讲座伊始,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分析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哲学的基本思想最初见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G.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它继承了D.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A.孔德、E.马赫等人的实证主义传统,是在当时兴起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在英国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一种反抗。其创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国的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G.E.摩尔、L.维特根斯坦等人。
紧接着,陈教授以尼采与维特根斯坦为代表,详细描述了分析哲学的内涵。
据陈教授介绍,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大约相当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与维特根斯特不同,却同样身为哲学大师的尼采大无畏地反对哲学形而上学及其在认识论方面的绝对优势;反对千百年来哲学以纯理性观察宇宙、运用逻辑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为中心的庞大思辨体系;他热爱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间的价值,并且视自然界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
虽然维特根斯坦与尼采的哲学思想存在差异,但其同属于英美分析哲学,在重视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把语言分析当作哲学的首要任务,普遍重视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相同之处。
美好的时间总是飞快,陈教授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哲学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鼓掌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