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岁末,万千树木将再添一圈厚重的年轮,而至善学院也将翻开一页新的华章。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至善由初生渐成长,在摸索中前进,在思考中创新。
至善学院特聘导师制度自成立之初便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已在全校范围内聘请了两批共144位优秀导师,给予至善生人生规划、创新意识方面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推进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特聘导师的引导作用,至善学院全体常务工作人员于12月26日至12月29日对各学院特聘导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走访。至善学院常务副院长方云教授、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王冰老师、党总支秘书兼分团委书记魏珍吉老师、办公室副主任兼教学秘书朱敏霞老师及三位兼职辅导员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走访活动以座谈会形式开展,以邻近学院组团为单位,共设置7个访问点,至善学院工作人员对此逐一进行了访问。
七场座谈会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会中,方云院长和王冰副院长对至善学院的管理形式与培养体系作了详尽的介绍。至善学院通过五大培养路径和“点­—线­—面”三级培养机制构建优生优培创新培养模式。其中,特聘导师制作为五大路径之一及三级培养机制中“点”的部分,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方院长还提到,特聘导师制的进行改革创新将是至善学院下一年的重点工作。
经过方院长和王老师的详尽梳理与讲解,导师们纷纷表示对于至善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与会导师们普遍表示需要拓宽导师聘请范围,在聘请导师时询问导师意见并咨询各学院意见,从而充分调动意向大、精力足的导师,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导师效用,生工学院李崎教授建议导师可以多层次选择,学界、业界、政界都进行聘请,食品学院顾正彪教授则提出可以请优秀校友担任特聘导师。此外,导师们提出学生的主动性应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需要明确化,制度化。纺织服装学院葛明桥院长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咏梅教授均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化培养,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最大潜能。而物联网工程学院丁峰教授则建议改革至善学院现行的讲座制度,小范围定向开展讲座,有针对性的进行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同时一些导师提出,希望给予一些激励政策,激发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性。
四天的走访,至善学院管理者倾听了特聘导师们对于至善工作的中肯的意见和真切的建议,方院长表示,学院将在各位导师的支持与帮助下,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工作,践行至善的育人理念,最终实现“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的培养目标。
会后,至善学院向各位导师赠送了新年祝福,对导师们给予至善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各位导师能够继续对至善的工作提出批评指正,从而促进进步,精益求精。

理学院、人文学院、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组团

生工学院组团

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莱姆顿学院、教师卓越中心组团

食品学院组团

纺服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团

物联网学院、医药学院组团

机械学院、设计学院、数媒学院、环土学院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