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唯有加紧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千千万万的创新人才,才能代表中华民族以豪迈的姿态走向世界,迎接挑战。为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热情,校报特开辟“创新之乐”专栏,共享创新智慧。
创新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指改变、创造、更新。创新作为推动社会历史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在现当代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善学院为我们多学科的融合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走到一起,为创新活动奠定学科上的基础。
特聘导师制度成为创新活动真正开始的第一步。初选导师,大家担心担任行政职务的老师没时间也没精力照顾到学生,但是自王武教授在至善讲坛开始第一讲后,其表现出的学者风范和专业素养,就让我们四个分别来自机械自动化、服装设计和舞蹈编导专业的同学不约而同选择了她。选定导师后,王老师说:“我们既然组成了一个团队,就要努力追求卓越。作为至善学院的学生团队,应该在多方面综合发展,不断创新,以使优者更优”。因此,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初步计划:队名SHARP,取自“理性与感性的融合,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的英文字母组合,同时融入了各成员的学科背景;王老师则建议另译中文名“锐创”,意为锐意进取,创意无限;四位同学按学期依次担任组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团队组建完毕,接下来就要选定方案了,而这要从江苏省创新训练项目说起。
2010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们收到了至善学院发布的关于申请江苏省创新训练项目的通知。时间紧急,我们小组决定第二天早上先碰面讨论再找导师商量,可第二天一早,我们突然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要立刻见面商量项目申请的相关事宜。这让我们相当惭愧,显然,王老师对此事的重视更甚于我们。
在老师办公室,她将初步的想法勾画出来,根据团队的现状做了符合实际又高于我们水平的设计。仔细地讲解了每一个想法的最初来源以及研究价值,她把选择权交给我们,让我们综合分析选定一个方案。我们从成员知识背景现状出发,选择了将“数学与美术的结合”作为创新的目标。如何找到《美术对数公式的艺术诠释》这一课题的切入点,成为我们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每次找老师探讨,她都会在整体上进行把握,给予我们方向性的指引,希望我们在自行探索中学会创新。王老师说:“这个创新计划有很高的难度,很强的学科跨度,创新团队必须以全新的思维,大胆的想象力,和高水平的编程能力相结合,才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为了尽快地找到课题的突破口,我们开始广泛的搜集各种资料。“美术对数学公式的艺术诠释”,所要实现的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融合。所以寻找图案多样、色彩丰富的图形便成为我们的第一步工作。起初,因为专业和能力的限制,我们只是把目标锁定在MATLAB,PHOTOSHOP,CD等我们所知道的数学及图形处理软件上,但是这与我们所期望的图形以及数学与美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不完全吻合,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纠结状态。一番思考后,我们发现其实目标很明确,我们需要的就是将数学的理性美与美术的感性美融为一体的图形。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很偶然地发现一种漂亮的图形,后来知道这种图形叫分形。我们拿着图形和赵亦兵老师商量,与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了。我们到图书馆查阅各种分形、数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数学美学方面的资料,开始逐步了解和认识分形几何与分形艺术。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们开始运用分形的理论知识将初等的数学函数通过一定的算法编制成VB的程序,并不断改变数学参量和色彩因子同时选用更多的数学公式,无数次的调试修改,我们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图形。当拿着这些不算完美却是别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图形到王老师的办公室时,得到了她的极大鼓励。她在项目进展表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简单的构思到沉下心来,同学们经历了一段茫然而有收获的实践过程。现在研究创新终于出现成果,由信息化技术演绎出的数学美学展现出的特殊的图形美,让创新小组的师生感到欣慰。有些成果可以进一步开发成为服装纹样,或是制成现代气息的艺术饰品,或可以打造成为舞台演艺用的服饰”。这也就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应用研究拉开了序幕。
我们结合各自专业背景,首先想到了在创新服饰图案上的设计,同时也有在工业设计、防伪应用等诸多方面的探索。但是我们经常会被定向的思维模式所困扰,而王老师却总能以开阔的视野提供建议,大大促进我们的工作开展。
在研究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开始论文的写作,这工作从中期就开始了,期间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之久。为了写好论文,我们系统地学习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当然还有老师多次为我们所做的写作指导。她针对项目实际,为我们搭建构架,提供写作建议,这些都为我们论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完成的稿件无数次的在我们和王老师之间传递,每一次修改都是生动的一课,我们学会怎样谋划一篇论文、怎样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表达我们的研究和成果以此提升文章的分量和价值……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时光真的是有喜有忧。我们也从最初面对课题的迷茫和信心不足,再到静下心来自习研学,不断遇到困难不断探索解决之道,直至最终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我们心底有的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情。
我们走完了最难的一段开始,这也为我们未来的求学之路开启了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