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港”这个名词,似乎我们只能从一部部影片和电视剧中搜索出它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当我们身临香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在记忆里被我们描摹多次的画面,清晰而又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放牧闪烁的思绪,这份激动与欣喜难耐充斥着我们,原本粗糙的香港印象瞬间真实立体了起来。短短六天的生活,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香港是一个高度与速度并举的世界,无论是繁华的闹市区还是居民楼,香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或许就是那种对于立体空间的高度占用。我们也曾在途中请教过我们的香港同学,她说在这一片土地上,香港的每一座楼房几乎都是二三十层以上的高度,遮天蔽日的气势,令我们这些路过的外来者都有一种莫名的肃敬。你会不由得猜想,猜想每一扇玻璃后都是一幅忙碌的商场画面,每一辆疾驰的公交车里都坐着一个行色匆匆的港人,每一抹街角都会邂逅一段充斥着机遇和挑战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后都一种深入香港必须遵守的生活法则和社会机制。在这个时间高速流逝的土地上,繁华激情的都市蒙上了充满着诱惑因子的味道,让人逗留甚至迷恋,徘徊辗转也抵挡不住它散发的诱人气息。
如果认为香港是一个只有繁华外表的城市,那么你就要为自己的无知而深深懊恼。维多利亚港湾依旧蒙着昔日的英伦味道,穿透历史脆弱的表面,从浅薄的知识库中去搜索一点关于维多利亚港的传奇,碧波海水承载着来往的行船,你会猜想,百年前的这里,是一幅怎样画面,那时,英国人的炮火还在中国的大陆肆虐,历史的刀枪还肆意挥霍在人们的面前,一湾浅水浸润着孩童保蓄泪水的眼睑。曾听人说过,香港之于上海一样,虽逃不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这样的词汇,到头来却也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孩子罢了。
走进赤柱,看那些英国殖民者留下来的痕迹,古色的小镇建筑被完好地保存,我们常常不敢接近它,只能远远地用相机,记录这一段风霜岁月的遗物。在这里,你会真正体会到国际融合的气息,各国小店都以自我独特的气质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法国小酒吧的旖旎,英式咖啡厅的低调,亚洲餐馆的婉转风情或是欧美商埠的精致典雅,不如停下脚步,让镜头记录这一切,邂逅一对在街头漫步的俄罗斯夫妇,偶遇一个遛狗的意大利小伙,观赏一位喝着下午茶的法国女郎,在一群印度孩子的欢声笑语中,捕捉这个城市最为动人的浮世绘。你的耳边是一段各国语言交响曲,粤语的铿锵起伏,英语的流利平滑,汉语的熟悉生动,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肤似乎都让你感受到它最为深厚的一面,那种现代与历史,过去与未来交融的魅力。
夜晚的香港是一个纯粹的光和影的世界。屈曲回环的盘山公路将我们带上山顶,山旅协会的石先生说,没在山顶广场上看香港的夜色会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语尽词穷,我似乎无法在零星的词汇库中去搜索一个词语来准确的描绘这幅港湾的夜色图景——光影交织的场面早已让我的思绪为之停滞。午夜的山顶有些冷,但这个不夜城却依旧热闹异常,五彩洒金的建筑将十色的灯光和明晃的影子拖长,又剪短,点点灯盏勾勒出各色图案依附在华丽的玻璃建筑上,找一处地方落座,看繁华的山顶广场,人来人往,厅里各国旅者悠闲地喝着一杯冒着浓浓香气的英伦咖啡,不如让沉醉收敛这一夜夜的繁华。
走进港大和香港理工,会有一种莫名的战栗,扑面而来的大学校园气息瞬间充斥着我们的脑海。香港的大学给人最为直接和深切的感受莫过于是一种自由开放的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学生们举着牌子在走廊里为他们的社团摇旗呐喊,拉歌狂欢,吉他手在校园里弹奏着动感而不失风情的歌,各国学生成群结队走过。而港大也用一种英伦式的古风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傍山而建,港大在一片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山林掩映下,又透露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息,或许有些东西真的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展现他的魅力,譬如港大和香港理工,当代校园的活力交织着学术气息,让人对这不大的校园产生一种亲密感。可能是心底总有一种对于学术的憧憬,在校园里听着各种博士的讲座,与大师的交流总让人感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彻悟,按捺不住内心的一份欣喜,走在大学校园里,能真正感受到香港的另一种气息,那种繁华都市背后的厚重。
香港之行结束的有点仓促,似乎我们还没有多少时间去静静品味这个城市,只能粗浅地用最为简单的眼光去寻找暗藏着这个都市背后的一圈光环,关于它广为人知的厚重历史,关于它包罗万象的都市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