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着宜人的气候和拥挤的地铁站里匆匆行人的快节奏氛围,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香港之旅。时间虽短,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带给我的的震撼远远不是用言语就能描绘的,视觉的享受、心灵的碰撞,让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
穿梭在香港的大小街道上,到处高楼林立、挨挨挤挤,道路盘盘旋旋、错综复杂,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匆匆忙忙,让人一下就能感受到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及快的国际大都市。尤其是夜幕下的景色,到处灯火辉煌,就连装卸货物的码头都用各种霓虹灯装扮得十分华丽,完全摆脱那种脏乱的景象,成为江上一景,一切都似乎在张显着这个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当你站在平顶山的观景台上眺望整个香港时,也许已经分不清眼前夜幕下的繁华昭示的是华丽丽的登场还是华丽丽的谢幕!史老师告诉我们香港普通居民夏天一个月的电费要两千多港币,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华丽其实是一种铺张浪费,但当你了解到香港人的用餐习惯时会突然觉得他们确实是在用心的张显这个城市的特色。香港人用餐时不管是个人还是聚会一般不会多点,吃多少点多少,如果点了就要吃完而不会让餐盘里有剩余,相比之下我觉得香港人更是将这种不铺张浪费的美德落实到实处。为了展现这个城市的美丽与文明他们做的远不止这些,留意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不管走在哪里地面总是非常干净的就连落叶都很少看到,他们甚至还规定了随地乱吐口香糖罚款1500港元。在街道两旁的垃圾桶上都会有一个凹下去的圆形部分是专门用来投放烟灰和烟蒂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施,不仅绿化很完善,而且会把很多道路两旁的墙壁建造的很有山水气息。在很多设施的旁边都会有特别的表明,比如小心梯级、小心路滑、当心井盖等。在一些餐厅和机构我们会看到只有男女共用和只能女士使用两种洗手间,原因是香港的房价的确太贵没有足够的空间又考虑到女士去洗手间的时间较长(有些机构是因为女士较多)。一个城市的面貌是她经济、政治、文化的体现,香港向我们诠释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素质的提高、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的落实。
在香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热衷与推广。香港的慈善机构很多,像最大的赛马会,他们主要促进香港本地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港大和理大都有赛马会出资建造的设施,还有海洋公园的代表动物之所以是海马也是因为是赛马会投资的。像我们最后参观的童军总会也是其中之一,他们有很多专门、系统地教孩子提高各种技能的图书出版,他们经常组织孩子露营,在营地举行各种活动锻炼孩子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饭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很多孩子五六岁就是童军,他们会去养老院帮助老人,这样就能从小来培养他们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像陪同我们的Mandy(香港理工大学)、Bangey、阿林(香港中文大学)都做了两三年的社工了,而且大学里也有规定学生必须有这种相关的社会经历,还有史老师已经做了35年的社工了。像我们参观的新家园协会是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民间慈善机构,主要帮助内地来港人士如何适应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香港人眼里慈善事业不仅已经被接受和普及更已经被热爱,社工这样的身份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很多慈善机构的运行就是靠民众的募捐和慈善家的资助,他们根本不会也不必担心自己捐出的钱会不会真正的派上用场,我觉得这是民众普遍意识的提高、是更加文明与进步的表现!这些是我们内地民众很值得学习的。
无论是在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香港和内地都有许多不同。在港大和理大(包括中文大学)我们了解到他们每周课的时间是可以自己安排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把一周的课安排到前三天剩下的四天就可以由你自己支配了。这样对许多同学来说可以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但对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同学也会存在弊端。在香港大学,我们很遗憾的是没能对港大百年校庆一饱眼福,但是港大百年来所积淀的文化氛围是不会消失的,无论是建筑还是大树都流露着一股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令人肃然起敬,走在校园里甚至不敢大声说话,心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敬畏!还有让我印象较深刻的是港大的文娱中心,那是一个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人交流聚会的地方,里面的环境很惬意,各种食品让你随时都能购买品尝,有许多电视来播放不同国家的频道,在那里你可以谈心交友,也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十分自由。另外,我们还了解到香港大学每年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是3:5,他们更注重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因为香港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大学,她的教育方向应该代表国际性的发展方向,很多东西是我们内地大学学习和借鉴的。在香港理工大学,我们见到了他们竞选学生会干部的场面:许多人聚在一起呐喊助威,激情洋溢、热血沸腾。他们身上所散发的青春的活力是我们很多内地学生缺少的。而当我们问了两所大学同样的问题:他们对来自内地同学的印象时,他们的回答也是一样的:勤奋努力。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既兴奋又担忧。勤奋努力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作为年轻人作为新时代之星的我们也要显示属于我们的激情与活力!我们内地的学生和香港的学生算是各有优缺点,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可以相互取己之长补己之短,这也算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吧。在AIA,他们管理模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公平。他们的工作地方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员工使用的,另一部分是个人办公室。根据个人的工作成果,表现出色的就会进入个人办公室(经理级别的),此外他们会把每个人的工作成果记录到公开的展板上,让大家公平竞争。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的制服:统一中体现个性。他们没有统一的职业装,你可以穿出自己的个性只要得体正式。他们的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个人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想AIA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亚太区保险行业从这里能找到一些答案。
香港人工作上的价值观和我们差异较大。一般家庭男女双方都会有自己的工作,不排除是生活压力大的原因,但对女性来说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独立的精神,即使是豪门太太也会有许多从事慈善事业。在内地更多上了年纪的人是希望退休然后安享晚年,但在香港很少如此,他们想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他们认为做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种享受,像史老师和许老师都是典型的例子。个人觉得这些可能是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吧。
在这几天的体验中,我发现香港人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服务质量也很高。在餐厅里,服务员不管是端上或撤下一个碗碟都会说声谢谢,如果你说了谢谢他们会很礼貌的回答不用谢。即使是在学校的餐厅里也会安排专门帮你收拾“残局”的服务人员,而且他们是来回走动的,看到你有吃完的碗碟立即帮你收走。负责我们整个行程的史老师对我们的安排也十分周到,在学习参观、吃、住、行、玩上都让我们很满意,在香港的每一餐都吃得很丰盛,他还特别安排我们体验香港的早茶、越南小吃等,香港迪斯尼和海洋公园两日游特别让Bangey陪同我们以便更好更充分的游玩,在学习参观期间,虽然在能去哪两所大学上有些小插曲,但看得出史老师是在尽全力帮我们联系,最终在新家园协会、AIA、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我们收获很多。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一点我比较留意的是:不管我们到哪一个机构,深入了解之前他们都会给我们很多了解他们的资料,特别是香港大学各种介绍它们大学的书籍就放在门口只要来的人都是可以免费拿的,个人觉得他们这种措施是很便捷又具体的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方式。在AIA,招待我们都是经理级人物,但在上下电梯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礼貌的伸手让我们先行方便。他们亲自带我们参观各种工作部门,介绍工作流程以及公司的运营模式,最后的回答和提问环节还有礼品相赠以及和我们交流安排来访的时间和内容是否满意。这些小的细节都是内地的服务行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香港人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负责我们主要行程的史老师、罗老师,以及陪同我们的Mandy、Bangey、阿林,还有在AIA碰到的许老师和在香港理工大学见到的李兰博士等等。从一见面开始,史老师就像老朋友一样对我们嘘寒问暖,在车上的时间经常给我们讲好多他的经历以及香港的过去和发展,吃饭的时候他常常都不太怎么吃,有一次旁边的人问他,他说:“我不吃没关系呀,我回家还可以吃,关键是你们要吃好。”当时听了觉得心里暖暖的。在海洋公园玩得那天一直在下雨,我们几乎都淋湿了,一起的呈程同学下午的时候就头疼发烧,晚上吃饭时罗老师知道后一直很担心,可能是我们俩比较像加上天黑老师把我俩搞混了,上车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问我感觉好些了吗,还叮嘱我回去一定要吃药,把我当时搞得弄不清状况,第二天中午一见面,连座都没坐下就忙着问我还烧吗,吃药了吗。最后知道是她认错人了,但她的那份关心是那么真切地留在了别人心里。Mandy、Bangey、阿林都是帮助史老师的童军,虽然普通话不是太流利,但整个行程中她们总是尽可能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帮助我们做课题调研。在AIA碰到的许老师是一位62岁的老奶奶,我们很幸运的了解到她之前在香港浸会大学任教,对我们的课题很有帮助,在参观完公司后我们就找她了解一些问题,但由于时间安排,不能耽误整个团队的行程,我们只得匆匆问了几个问题便离开了。本来以为和徐老师的交汇就这样结束了,但第二天史老师意外地告诉我们许老师还会在欢送晚会上再次见面,他说:“不是我把她请来的,是你们自己,因为许老师说那天还有些问题没有回答你们,还有一些她不太清楚要先了解一下再给你们回答,如果仅请她吃饭她是不会来的。”徐老师的那份热情与认真让我们既尊敬又感动!见到校友李蓝博士的感觉就像家人一样,李博士很健谈,除了给我们讲了如何学习英语之外,一路上还给我们谈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弄得好多同学在参观童军总会的时候都忘记参观了。在港的这段期间,很多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香港人的质朴、真诚和热情,和他们相处不是那种只建立在金钱上的泛泛之交,而是像朋友像家人一样亲切、自然,他们始终面带微笑,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一周的香港之旅在充实和欢快中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思考着。在游学过程中,对于香港的经济、文化、科技、消费、风土人情,我们努力以国际视野、用维度的坐标,来了解、挖掘、分析,以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发展观而不是狭隘的本土意识,为大家和自己提供未来发展的知识营养。我相信,世界,属于知识鲜活、思想新锐的人们。此次香港之旅我们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