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刘桂秋,男,1959年出生,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现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承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民俗学”、“民俗学与中国饮食文化”和“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个人学科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同时兼及中国民俗学、吴文化研究及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个案研究。近年来曾获江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称号。出版著作有《汉诗选译》、《陆游诗词选译》、《吴地节日风俗》、《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无锡名人》等五部。参编著作五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民俗学和近现代学术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罗兴萍,女,1964年生,文学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论文《当代文学民间英雄叙事的潜在建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有专著《英雄·凡人·文学史》等,曾先后多次获得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二、三等奖。2003年获江南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09年获江南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课程简介
1、教学地位与作用
《名著导读》是一门有关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从介绍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文学名著入手,指导学生研读部分经典文学作品,旨在使学生了解文学家对人类和社会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与方式,以及文学艺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价值、地位与影响,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对于自身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滋养作用,为培养知识结构全面、具有“人文关怀”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概貌,每个阶段中重点解析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同时兼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部分则主要介绍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概况,另外分别在现代和当代部分各选重要作家和经典作品,做较为深入的分析,兼及对人和人性的解读。“总之,这门课试图通过人类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的解读,为同学们打开一扇了解中西文学宝库的大门,找到滋养心灵的泉水。
2、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注重学与思、思与辩的结合。
3、学时
中国古典文学各16学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16学时。
4、考核方法
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学生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含到课、课堂答问、课堂讨论发言等方面的情况);二是期末考查,上交小论文。
5、教学大纲
名著导读·古代文学:
第一讲:先秦文学概述和先秦文学名著导读
第二讲:汉魏六朝文学概述和汉魏六朝文学名著导读
第三讲:唐宋文学概述和唐宋文学名著导读
第四讲:元明清文学概述和元明清文学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现当代文学:
第一讲:现代和当代文学概述
第二讲:鲁迅《伤逝》
第三讲:张爱玲《倾城之恋》
第四讲:金庸《天龙八部》(或者是《鹿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