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过伟敏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学专家。1988年于东南大学获建筑学硕士
学位。同年起任教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主持创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3年至2010年期间任设计学院院长。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材。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专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理事长、《创意与设计》副主编、《设计》杂志编委等。
过伟敏教授近十年来聚焦于江南地区城市的历史街区与代表城市特色的传统建筑研究。从设计学的角度,建立了传统建筑认知与价值判断的方法。承担和完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材资助计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5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现场调查和测绘300余栋历史建筑物,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考证,完成六个研究报告,共计有200余万字。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围绕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艺术遗产发掘保护与传承策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成果为当前城市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更新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依据。代表性成果《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专著)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获省级教学成果、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奖共7项。主持完成的建筑与环境设计艺术工程项目中有10项设计获省部级、省级学会奖。担任《中国设计全集(40卷)》(商务印书馆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其中《人居卷》与《城建卷》两卷主编。曾获光华龙腾奖—2007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已毕业博士生3名,指导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
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了解中国五千年来的建筑文化与经典设计以及当代建筑艺术的趋向,掌握人类生活文化与设计演进之间的关系,提高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建筑艺术遗产的意识,增加主动传承城市文化的知识与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五千年来的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与经典设计案例;
2、了解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成果,增加主动传承城市文化的知识与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4课时)
1宫殿
2园林
3民居
(二)1949-1978年中国建筑艺术(4课时)
1开国“十大建筑”
2公共建筑
3民用建筑
(三)中国当代建筑艺术(4课时)
1建筑艺术
2景观艺术
3室内艺术
(四)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12课时)
1 综述
2 国内外保护性设计案例解析
3 江南地区建筑艺术保护的基础研究
四、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 讲课时数 | 实验时数 | 实践学时 | 上机时数 | 自学时数 | 习题课 | 讨论时数 |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 3 | | | | | | 1 |
1949-1978年的中国建筑艺术 | 3 | | | | | | 1 |
中国当代建筑艺术 | 3 | | | | | | 1 |
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 | 9 | | | | | | 3 |
总 计 | 24 |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学参考书目: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80.
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过伟敏《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