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至善学院拔尖人才培养中师生深度协同的育人理念,筑牢班级情感联结,搭建“学术认知+生涯指导”双维度交流平台,10月18日,至善2510班全体同学走进班主任周阿成老师的工作室,开展了一场兼具专业启蒙与成长温度的班级团建活动。活动以“沉浸式研学+围炉式对话”的创新形式,让同学们在近距离感知学术魅力的同时,明晰大学生涯方向,彰显了至善学院“实践育人、文化浸润、个性引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
沉浸艺术现场 聆听创作故事
活动伊始,周阿成老师以工作室为“移动课堂”,带领同学们逐一审视雕塑作品——从作品的材质选择、形态设计,到背后的创作灵感与应用场景,老师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与项目案例,细致拆解“艺术表达与专业逻辑”的融合点。
指尖触碰雕塑作品的细腻肌理,耳畔聆听创作中“突破瓶颈” 的故事,同学们不仅直观感受到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对学科知识如何落地为实践成果有了具象认知。尤其对机器人工程等工科专业的同学而言,艺术创作中“系统思维”与“细节把控”的逻辑,为其专业学习提供了跨学科启发。


班主任周阿成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工作室
畅谈学业规划 共话成长路径
午后的工作室飘着茶香,同学们围坐一圈,伴着下午茶的暖意开启交流环节。不同于传统班会的单向传递,此次对话以“自我介绍+生涯困惑”为起点,气氛在笑声与分享中逐渐升温——有同学谈及专业学习与兴趣平衡的迷茫,有同学困惑 如何利用至善学院平台拓展能力。周阿成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切入,结合自身求学、科研经历,强调早规划不是“定死方向”,而是锚定核心目标,并鼓励大家主动打破院系壁垒,用至善学院的跨专业资源优势,打造个人差异化竞争力。
轻松的围坐场景,让师生间的距离自然消融,更让师生共话、教学相长的至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师生交流环节
启迪专业思路 明晰未来方向
此次团建活动,既是至善2510班构建班级凝聚力的生动实践,更是学院 “打破育人场景边界” 的创新尝试——将 “专业启蒙” 搬进工作室,将 “生涯指导” 融入围炉对话,让育人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更鲜活、更贴近学生需求的场景中。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不仅收获了具体的生涯规划建议,更感受到至善学院“关注个体成长、推动师生协同”的育人温度。

周阿成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专业与生涯困惑
同学感悟
作为班长,组织并参与这次班主任工作室团建,我收获良多。看着同学们从拘谨到畅所欲言,真切感受到团建活动让班级更有凝聚力,也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好平台。
——食品AI2401 周书涵
今天跟着周老师走进工作室,欣赏雕塑艺术,切实感受到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且,周老师带着我们“围炉煮茶”,大家吃着下午茶,一起讨论大学生活,老师也结合自身经历给了我们不少建议与指导。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通过这样的活动,作为一名工科生的我也会学习和尝试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各种问题。
——食国2401 程艳淇
借这次至善班级团建活动的机会,我们前往参观周老师的工作室,欣赏了老师的许多雕塑作品,听着周老师讲述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看着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我也深深感受到了雕塑艺术的魅力。
——机器人工程 孙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