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彦,男,2000年2月生,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自动化专业2018级本科生,于2019年加入至善学院,本科毕业时平均学分GPA3.89。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无锡市三好学生、江南大学优秀毕业生、江南大学“身边的榜样”优秀大学生宣讲团成员、江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2届至善特别荣誉生、至善学院海外交流专项奖学金、至善学院学科竞赛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和奖学金;作为负责人带领队伍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前0.13%,突破江南大学参赛历史)、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曾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单片机设计与开发项目全国优秀奖和江苏省一等奖;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云服务的无线体温监测系统设计”。 现已保研至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如何转变学习的思维?
凭借着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的东风,自动化专业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工科专业。填报志愿时的我,对于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字面含义,也许是依靠着对德国汽车制造厂中大规模自动化制造场景的憧憬,我选择了自动化专业。来到江南大学后,才逐步意识到自动化专业的“万金油”特性,其课程知识体系涉及面非常广,理论基础和技术实践并重,学习思维尚待转变的我感到难以适从。
在复杂的知识体系前,提升学习效率十分重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思维转变帮助我完成了学习效率提升。在巩固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时,我会尝试自主推导书中的每一个理论公式,不断地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的重点理论。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倘若能将知识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这才意味着把它纳入了你的知识体系。除此以外,知识的实践也是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编程手段将控制算法应用于具体的被控对象中,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样能极大地深化对于重点知识的认识。
同时,我也会在学习中把握众多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真地思考每一门课程对于建立本专业知识体系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更为深入地学习该课程的具体知识。举个例子,针对一些数理基础课程,在学习之初,往往难以深刻认识到其中一些定理和方法的作用,直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时,才发现数理知识是作为控制经典算法的内在工具。这一认识建立起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程中的方法。
在专业上的主动学习往往源于对本专业的热爱,这份热爱除了呈现出高绩点的特征,更是让我敲开了江南大学荣誉学院——至善学院的大门。
图1大学期间部分荣誉证书
如何把握至善的机遇?
至善学院,3%的江南优秀学子在这里汇聚,享受着丰富且优质的教学和社会资源。但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是每一位至善学子的研究课题。在享受倾斜式资源的同时,更高的标准对至善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入至善并不意味着“躺平”,如何利用好至善的资源,会造就不一样的至善学子。
在至善学院,我收获了多项能力的提升,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至善讲坛、自由主题沙龙等知识讲座中,我了解了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与应用,感受到学科交叉的魅力,激发了创新活力,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对于构建美好世界的重大意义。至善学院组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营提升了我的国际视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堂中,我不仅学习了创新管理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创新思维,同时也感受到了国际顶尖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培养理念,这使我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在访学途中,一段 “黑暗中对话”的博物馆经历令我印象深刻。博物馆里没有光线,一切都是黑暗的,参观者需在盲人的指引下用双手“看见”这个世界。如何用专业知识产生社会效益帮助弱势群体,是这段经历在我心中种下的种子,一个突破性的创新发明就能照亮他人、改变世界。
至善学院更让我结识了一群优秀的人,他们积极向上,有着自己坚定的目标。数学建模竞赛团队就相识于至善学院开设的学术论文撰写课程,这门课程为我揭开了英文学术论文撰写的神秘面纱,拥有了文章撰写、图表制作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为后续竞赛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恩至善学院的培养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从图书馆八楼看见了更美的风景。
如何实现竞赛的突破?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竞赛科创经历是我本科阶段的主旋律。我参与了物联网工程学院智能车俱乐部,熟练掌握了用AD软件完成电路板的绘制,更深入地学习各类编程语言,结合自动控制原理及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完成了对智能小车的循迹控制。此外,我还参与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小组结合疫情热点并调研挖掘现实中存在的痛点,研发了一款以腋下体温贴片为载体的体温监测系统,降低疫情防控中的交叉感染风险。我负责设计体温异常值处理算法,解决了人体运动所带来的体温监测数据异常问题。在参与科创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成就感,自然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永远无法知道知识的边界在哪,永远有一个个未知的难题等着去探索,而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社会价值就是助你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我还作为队长参与过三次数学建模赛事。“生活中的万物皆可建模,”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校赛的二等奖到国赛的二等奖,再到美赛的特等奖突破,成绩的背后是团队的并肩作战和永不言弃,更是团队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在备赛初期,我们往往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赛题,对于复杂的实际工业问题,有时连理解赛题都成了困难。我们达成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要充分地理解赛题,每当没有头绪时,就再重读赛题内容,后续竞赛经历证明充分理解赛题的内涵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基础。随着备赛的深入,团队逐渐找到了节奏,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时常在数模培训中进行分享,但为了更好地完善论文内容,我们一起研读了大量的往届优秀论文,学习他们的论文架构、图像制作方法和写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团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法和论文写作方式,这一次提升也帮助我们在实际竞赛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把重心更多地偏向于论文内容的撰写上。
经过反复的迭代和优化,团队终于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实现了突破。在该项竞赛中,我率领团队完成了“真菌分解木质纤维过程”的建模工作,还探究了环境扰动和真菌内部特性改变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由此归纳出真菌在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研究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微生物利用带来思路,更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提出了我们的想法。在该项竞赛中,我们团队与一众国际知名高校学生相互竞争,从全球2万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得了获奖率仅为0.13%的最高奖项特等奖,这个成绩也是江南大学在该项竞赛上的历史性突破。
图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项目“真菌分解木质纤维过程”的部分内容
图3媒体报道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特等奖
如何感悟责任的含义?
成为光的路途很苦,但坚持很酷;发散光的旅程很长,但心泛暖阳。我在大学期间担任了华为智能社团技术部部长,讲授十余次机器学习课程,为社团成员制定相关技术的学习路线,帮助学弟学妹了解专业前沿方向。我还受聘为江南大学优秀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在全校分享我的学习、科创经验。
图4在至善生选拔宣讲会分享科创经验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星星远望研究生支教团书信交流志愿活动中,我向云南的少年描绘着江南大学的美景,并帮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在疫情来临时,我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登记小区车辆信息,打扫学院楼宇。因为助人,我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才是工科人的最终课题。
图5参加无锡市图书馆志愿服务
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目前,我已保研至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智慧能源、工业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继续追逐科研领域中的突破,为国家重点战略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些感想
最后,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感想,希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境。
1.培养一个爱好
丘吉尔曾说过:“要获得真正幸福平安的心境,一个人至少应有两三种实实在在的爱好。到了晚年才开始说:‘我会对这个或那个发生兴趣’,已没有意义了。”学习和生活中不免遇到压力,一项无关功利的爱好能使你更独立,更接近内心自由,抵抗情绪上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在对前路感到迷茫时,对所热爱事物的精神寄托能给你带来慰藉。虽然培养爱好会牺牲专精于学习工作的时间,但它能够保持生命的鲜活,所以趁早培养一两个热衷的爱好吧。
2.不要畏惧失败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完美,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失败,但可怕的不是遭遇失败,而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如今,华为公司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研发能力,一是归功于它对于人才和研发的重视程度,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顶住失败的压力,绝不因失败而退缩。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为什么我的能力比你强?是因为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多,我善于从挫折中学习,因此我经历的挫折越多,我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我的能力就比你强了!”很多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浅尝辄止,一遇到失败就缩回,或者全面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就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被淘汰。
畏惧失败的人是大多数,我想这源于社会对于精英、成功的过度推崇,在光芒下,我们丧失了尝试的勇气,充斥内心的是无尽的精神内耗。要想摆脱这种困境,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就要放下对失败的畏惧。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要积极把握机会,勇于探索自己的可能,发现个人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
3.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短短100年间,人类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它影响着经济社会结构,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若要适应快速的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我们就必须要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以求开发更完善的心智。人生并不是100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短时间的冲刺并不能决定谁是最终赢家,持之以恒的匀速奔跑才能载你到达最后的终点。终身学习是一种成长型的心态,不断接受挑战与反馈才能战胜挫折,实现人生价值。